重温 iPad 生产力

2018 年 11 月 11 日 • 12:00 AM

周四的时候终于把 MacBook Pro 送去苹果店维修了。维修小哥告诉我说最早周日(今天)、最晚周二就能把它拿回来。这次维修整个包含在苹果的一个维修计划里,因此整个过程不收钱,也会更彻底地维修,包括整个键盘、电池、音响都会换掉,理论上之后不会出现碎屑让键盘卡壳的情况——至少不会这么频繁。至于是不是换到了苹果的第三代蝴蝶键盘(用在最新的 MacBook Air 上的那一款),维修小哥也不知道—— “I hope the engineers are doing their job and really improved the keyboard… I’m just a technician, y’know.”

总之,我又回到了 iPad 生产力的状态。没有 Mac 写不了 app 了,准备改一改这个博客:

iPad 干活的硬件非常简单。AmazonBasics 品牌的可调节平板支架可以多角度调节想要的 iPad 视角,而且整体支架折叠起来非常轻便,当初是抱着飞机上用的目的买的。Logitech 的蓝牙键盘,可以连接 iPad、iPhone 和 MacBook 等至多三台设备,随意切换使用。虽然蓝牙有一些延迟,但是整体连接之后体验不错,没有断连的情况发生,键程和触感也很接近我那款 2013 年的 MacBook Air,柔软有弹性。

iPad 上来来回回用的生产力 app 其实可以一只手数过来:

  1. Things:我的 go-to 任务管理 app。比 Reminders 顺手、比 OmniFocus 要简单,更贴合 Getting Things Done 的工作流程,而且和 Mac 上的 Things app 共用同样的一套快捷键。

    除此之外,最近 Things 更新的 3.6 版本带来了全键盘支持,稍稍学习一下,配合之前对 Mac 版 Things 的认知,所有操作都不用碰到屏幕——不管是在列表之间跳转、设置标签还是重新排列任务,都可以用键盘搞定。

  2. Drafts 4:现在这个文章就是在 Drafts 里写的。前一段出了 5.0 版本,对我没有吸引力,免费版还砍掉了编程的功能,何必升级呢。

    Drafts 对 Markdown 语法的支持良好,可拓展性极强,也对外接键盘有很好的支持,因此你可以用 JavaScript 写一个处理文字的脚本(比如将剪贴板的链接以 Markdown 语法格式插入到选中的文本上),然后绑定你想要的键盘快捷键,用的时候 Drafts 就是一个得心应手的文本编辑器了。

  3. Mindnode 5:和 Things 一样,是我在 Mac 上的 go-to 脑图应用。最近版本更新可以将脑图一键导入 Things 成为一个独立的 Project,从脑图到任务清单的转化效果贼棒。使用 Mindnode 主要是为了写脑图的时候能够快速把想法写成文字,而且不用担心布局排版的问题。所有东西 dump 掉之后,可以直接拖动内容排序和整理,非常方便前期进行统筹规划。

  4. Notability:一直是我在 iPad 上的绘图 app,各种网站和 app 的原型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一般我的长文章写完也是要转换成 PDF 在 Notability 里用笔校对的。

  5. Coda:全功能的 iOS 网站管理工具,可以编写和预览 HTML、CSS、JavaScript 等内容,支持语法高亮和自动补全,支持多种协议传输和同步文件。可惜 Coda 并不支持 Github 的同步,因此我一直通过 Working Copy 建立本地 WebDAV 服务器来连接数据。

  6. Working Copy:iPad 上唯一好用的 Git 客户端。我的网站都是通过 Netlify 部署到 Github 的(使用 Jekyll 做架构),因此也是最终部署网站(包括发布修改和发布一篇新博文)的工具。Working Copy 和 Files app 配合良好,可以直接从 Files 里拖拽文件,甚至还能长按掉出菜单 commit 一个文件。

  7. Shortcuts。好用的一笔。搜索 App Store 应用并拷贝链接,自动生成 PDF、设置行距和右侧边栏用于校对,把图片上传 Working Copy 并回调一个图片链接到剪贴板……这些都是 Shortcuts 能做到的。

今年重新拿起 iPad 干活发现,iPad 因为有了 iOS 12,竟然比去年、前年的 iOS 更好用了,尤其是配合蓝牙键盘。ESC 终于不会把你踢回主屏幕了,而是在各个应用里被当作一个普通的按键对待,比如 Things 里可以关闭输入框,或是在 Safari 中输入地址的时候取消键入的内容。

不变的是,我依然觉得要摆正对 iPad 的认知——他真的不是一个俗常概念的笔记本电脑,因此有三点一定要了解清楚:iPad 能做什么、iPad 适合做什么,以及该用哪些 app 做这些事情。

这次使用 iPad 干活觉得有几件事很有意思。

首先是在 iPad 干活要比在电脑上干活更容易集中精力。这可能是因为我的 MacBook 桌面乱的一笔、所有文件胡乱摆放,也可能是电脑设备更容易开多个窗口而被打扰。在 iPad 上写东西往往只有一个 app 占满整个屏幕,没有什么分神的空间,这看似不重要的东西似乎成为了我在 iPad 上最大的 productivity booster……如果真的需要集中注意力,打开 iPad 的勿扰模式就可以彻底和通知内容说再见了,在 Mac 上还有 Dock 应用的角标在那里,或者还有菜单栏的各种应用图标。

其次,iPad 在一些地方确实好过 MacBook。比如 iPad 可以在支架上竖屏显示,写代码或写文字的时候反而能一眼看见更多的东西。当然这个问题也可通过给 Mac 配一个90度旋转的显示屏来解决,可毕竟也不便宜呢。视觉上,iPad Pro 因为有 True Tone 原彩显示,反而比我那 2017 年的 MacBook Pro 屏幕看着更舒服,这我还真有些意外。

最后,iPad 生产力还是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同屏显示两个 app 的时候,你并不能知道键盘聚焦在哪里——按下快捷键,不知道会被两个 app 中的哪个捕捉,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一下,学会点击聚焦键盘。

所以过两天电脑拿回来,我还会用 iPad 搞这些东西么?我觉得大部分是不会的。MacBook 更适合写码,能够轻松在各个任务之间跳转轮换,对于一个需要写代码、用 Git 和 Terminal 的人来说也能做更多的事情,这一点在 2018 年依然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如果需要写文章或是整理任务内容,iPad 反而倒是一个能让你头脑安静下来、专注完成眼前任务的设备。

一些边角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