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总结之几件事儿

2020 年 12 月 14 日 • 9:13 PM

前两天 Day One 的日记 daily prompt 有这么一个问题:

Is your life today what you pictured a year ago?

这个自动生成的预设问题放在 2020 年末的位置显得有些可笑。这也是为数不多能让我噼里啪啦写很多东西的 prompt,开头就是——

Of course not. Dude, COVID was unheard of a year ago.

两周过后再去读读自己写的东西,发现我其实没有在回答问题。COVID 再怎么黑天鹅,有的事情就是注定要发生的,也许 COVID 让它提前发生了;有的事情意料之外,但一年的时间这么长,有些意料之外的事情,这本身就是情理之中呀。

无论是情理之中还是意料之外,2020 年有这么几个留下痕迹的变化。

开始养花了

没想到在 2020 年,27 岁年纪轻轻就集齐了老大爷生活三件套:养花、爬山、拍照。现在想想,养花这件事同样是拜 COVID-19 所赐——没有天天在家呆着就不会天天琢磨家里的东西,也就不会这么快就寻思试着养花。

第一盆白色的火鹤花1是 20 块钱从楼下花店抱回家的。后来又陆续从 Home Depot 和宜家买来了许多大小绿植,接下来几个月,家里陆陆续续添置了一小盆非洲椰子、三只仙人球、一株多肉、一株发财树、一盆虎皮兰。最近两天趁着冬季上新,添置了一品红和长寿花,Felix 还送了我们一株分离开来的白掌。没活过这一年的是一盆马蹄莲(花盛的时候非常吃水,后来花败水浇多了),还有一盆从超市买来自己培育着玩的薄荷,最后疯长叶子经常发黄,觉得挺难看的就扔掉了。

虽然听上去比较 Hippie,但是养花这个过程本身非常的 meditative,需要定期停下手头的事情,主动去观察、主动去思考。可能 MX 有拍照修图和做饭烘焙,我有的就是这个了。养花绝大部分是看到自己成果的过程,但有时也是一个接受失败和不完美的过程。你要把自己的学习和理解投射到外部环境上,然后日积月累慢慢取得反馈。这些心得和体会算是意料之外的收获了。

最近冬季新品 Kalanchoe / 长寿花

成功减肥了

2020 年隔离在家,我反而成功瘦了下来。打记事起,我的体重就是随时间的增函数:大部分时间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每隔一段时间会随生活方式的变化而迎来下一阶段的增长。大学入学是个坎儿,本科毕业出国后的生活方式变化又是一个坎儿。回国那半年体重飙升,之后被 MX 喂养到了历史最高点 90 kg。

终于今年五月份有了人生第一次的成功减重尝试,两个月轻了 15 斤,直到最近体重也都一直保持在 82 – 83 kg 的水平。这次的成功(和之前几次尝试的失败)都有迹可循:减肥不过是摄入小于消耗,但是有一些细节在执行上有难度。

2020 年体重曲线——每月平均值和数据范围。

回过头来看,我觉得按重要程度从高到底排序,这些事情要优先考虑:

  1. 搞定三餐摄入,让它们满足四个要求:

    • 能精确计量,这样你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少东西。这可能决定你不能经常下馆子吃了
    • 总卡路里数不能超标
    • 好吃,饱腹。好吃这样才不会半途而废,才能形成长久的生活习惯。饱腹感强也能避免半途而废,而且能减少零食的摄入。

    再次推荐我一开始用的 Lifesum App,里边有一些很适合新手的食谱,食材也很欧美很容易找到。如果你比较想自己探索食谱,FitMenCook 这个 App 还不错,作者 Kevin Curry 也有书和 Instagram 账号。

  2. 忠实地记录你每天吃了多少东西。精确计量的好处除了能知道自己真的吃了多少之外,也可以让你偶尔吃零食偶尔开荤的时候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我五月份的时候因为跟食谱用的 Lifesum,后来 MX 开始探索更多的食材,我换到了 FoodNoms。FoodNoms 能让你更轻松地创建自己的菜谱,而且它能扫描营养标签,直接将超市买来的东西量化入库。

    摄入量不确定时宁可高估。不要想什么 “炒菜放了 15 g 油,我又没都吃了,就记 5 g 吧。” 您可千万别。除非锅翻了盘子碎了,否则放了就是吃了,别找借口 🙂️ 一顿火锅很难说吃了多少东西,我一般计量 1,500 kCal(我饭量比较大),或者出去吃日料 1,200 kCal 这样。

  3. 找个不上瘾、饱腹感强的零食。刚开始调整三餐食量的几个礼拜难免会肚子饿,找个合适的零食可以避免放弃节食计划 🙂️ 对我来说最合适的零食是不加盐的烤腰果,一般用食品秤量出来 10 g(六七颗吧)吃下去能填肚子,只有 70 kCal。重点是这种零食没有盐和味精,不会像薯片那样吃了还想吃。

  4. 每天同一时间上秤(比如洗漱后、早餐前)w计算每周体重平均值。这里推荐买个 20–30 刀的蓝牙体重计,能连接 Apple HealthKit 最好,避免了手动输入的麻烦。即使每天同一时间称量,你的体重还是会不断波动。这时候不要紧张,每周算一下自己的平均值变化更准确一些。

  5. 运动。今年隔离期间健身房不开了,我的健身活动构成从大量的阻抗训练变成了出门跑步这种有氧运动。把运动放到最后才说是因为我觉得有氧运动在减肥这件事上的作用不那么大。半小时跑步 300 kCal(如果你没有我这样 90 kg 的体重基数,半小时根本跑不出来 300 kCal),一碗米饭就吃回来了。对我来说,运动的卡路里消耗更像是一天回顾的时候用来找平衡的工具。比如今天吃了甜的,稍微超标了 200 kCal,那我去运动一下好了。

大概就是这样了。减肥成功可能全要仰仗 COVID 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变化——都在家吃饭了,饮食变得可控了;运动方式变了,开始尝试了更多有氧运动。可真行。另外还有一些体验——

说了半天减脂,我觉得减脂成功(尤其是人生中的第一次成功)带来的喜悦远高于身材的改善:你会觉得生活更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会觉得做事情更有自信了。连知名网络生活播主三坨土都表示同意

咬牙买车了

年末的时候突然把买车提上了日程,从想要买车到开回家一共不过三个礼拜的时间。我现在还记得买车那天正好是万圣节,我们刚提完成在 North Vancouver 吃完午饭,街上全是到处打扮得各种各样的到处去附近商家要糖的小孩。

买车的决定之前说过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生活方式不变的情况下,有车和没车的开销持平,买车 make financial sense —— 没车就要去开 Evo,出去 road trip 就要连租十天车。除此之外还可以去 Costco 买更便宜的东西,可以半夜把肩膀摔了去 ER,可以在肩膀摔了以后去做更远但更便宜的 Physio……

我写到这里的时候也在犹豫,买车到底是今年做成的头等大事还是头等小事……虽然经济上是不小的一笔流水,但财务上每个月摊薄的总体开销也没什么变化(商科思维上身);我们也没有那种买车很纠结、很惊险的过程,或者跟经销商斗智斗勇……想了想觉得还是只能算一件头等小事了。但是值得纪念。

以上。

  1. 求教这个东西有更合适的名字么?毕竟大多都是红色的才叫 “火鹤花”,英文也叫 Flamingo Flower。